讀懂一本書 - 從讀書到說書

Posted by Ian Tsai on Sunday, June 27, 2021

在開始讀書之後,讓我開啟了廣大的視野,但如何將書本的東西有效的吸收內化, 甚至可以將書本的內容有效的分享給別人,也是我現階段重要的課題, 如果能有效的『再傳遞』書本內的知識,那也就代表我真的掌握到這本書所想傳遞的精神,真正的『讀懂一本書』。

閱讀是『反脆弱』的武器


什麼是脆弱?就像玻璃杯從桌上掉落,就被摔碎一樣。 相反就是堅固?比方說換成鐵球,就不會與玻璃杯有一樣的下場。 若是再換換成乒乓球,那它掉到地上就會馬上彈起來。

在『反脆弱』一書中,作者認為脆弱的相反不是堅固而是反脆弱,如同乒乓球,不管怎樣用不良、負面的事件去影響,它不僅不會壞,反而會更強大、更優異。 在現實中,脆弱代表著怕變動、怕跳戰、面對突如其來的事件會遭遇損害;而堅固則是面對突如其來的事件,對它來說什麼都不會影響及改變;反脆弱則代表者勇於接受變動、挑戰,越多刺激,那自身能力就會越進步。

為什麼閱讀是反脆弱的武器呢?因為閱讀有兩個特點, 第一點是『主動性』:讀書是主動的學習,我們所讀一定是我們所需要的,這可以彌補自身知識的不足。 第二點是『針對性』:讀書所帶來的收穫因人而異,莎士比亞說『一千個讀者,就會有一千個哈姆雷特』。每個人會因為尋找符合自身個性化的領域吸收加強。

當掌握這兩點,遇到變動或是挑戰時,不會再像玻璃杯一樣一摔就破,而是有辦法去適應這些事件,讓自己越來越強大。

為知識鬆綁,會讀書也要會說書


為什麼會認為閱讀是痛苦的,因為我們認為閱讀的成效不如我們的預期。就像去下定決心要減肥,但發現鏡子裡的自己好像沒有瘦,得不到成就感,最後只好選擇放棄。

說書,是將書本的知識『再傳遞』,如果有辦法有效的講書,那也代表自己可以有效的掌握了這本書。要更有效的說書,在閱讀時我們必須不斷的問自己三個問題:

  1. 我能不能準確把握這本書真正的含義,理解這本書?
  2. 我能不能用自己的語言,清楚表達出這本書的真正含義?我的資訊效度和信度如何?
  3. 我表達出來的內容能不能讓沒讀過這本書的人無障礙理解?我的語言是否通俗易懂,能夠被二次傳播?

每次閱讀帶著這三個問題,先說服自己,才有辦法傳遞給他人。 如同我們工作上網查資料,必須先篩選適合的資料,並過濾出有效的資訊,接著解讀思考是否有符合我們需求的資訊、最後再將其驗證

一般人的劃線重點 v.s. 說書人的劃線重點


究竟書中的名言佳句是不是重點,我們會在閱讀時畫下『我們認為』重要的句子,可能是某個偉人的名言佳句、又或者是讓我們有深刻體悟的一段話。 樊登認為這是非常關鍵的一個問題,所以總結了以下八個評判標準:

1. 當你感覺概念被清楚界定時

如同一開始提到反脆弱所舉的例子,玻璃杯、鐵球、乒乓球間所代表的差異性。

2. 當你感覺問題很嚴重時

如果自己都沒覺得嚴重,那怎麼說服他人。像之前讀到的『為了遇見40歲更好的自己』中有提到,我們總是想要做很多事,發現每件事都有做,但每件事都沒達成目標。 因為人類大腦無法同時判斷多組情報,因此三種左右是最適當的數量。過去我也曾經有這個煩惱,這本書所提到的這個面相讓我有深刻的體驗,也感受到這個問題的嚴重。

3. 當你感覺某種解釋令你很意外時

抽菸者要戒菸普羅大眾認為要靠毅力,直到樊登朋友因為一本『這書能讓你戒菸』,而成功戒菸,讓他對於戒菸的印象有個改變。 因為書中提到,如果淺意識內認為抽煙是好的,就算再有毅力都不會成功。 戒菸應該靠對吸菸的『認知』,要知道吸菸對於身體或是周遭的人所產生傷害,才有辦法從根本上戒除。

4. 當你看出遞進關係時

樊登提到他在講『世界觀』這本書時,無法略過第谷,因為第谷提供全套的觀測結果,所以克普勒提出第一定律及第二定律,接著牛頓則算出橢圓形上的週期運動,這就是一步步的遞進關係。

5. 當你看出轉折關係時,要留意轉折後的內容

閱讀到書中的轉捩點,或是讀到觀感上的反轉,這也是很重要的部分。

6. 不同面向彰顯書籍內的價值

有的書結構是遞進;有的則是先提出主題,再用不同面向的去驗證這個主題。我認為我看過的書中『原子習慣』是遞進,而無限賽局則是『提出主題』。

『原子習慣』一書中,先定義習慣的對我們的影響多大,在從頭開始述說我們要怎麼去建立一個原子習慣。 『無限賽局』則是先定義無限以及有限定義出來,再經由幾個面向去解釋驗證無限思維的重要。

7. 閱讀受到心靈衝擊

在『無限賽局』一書中提到,無限思維與有限思維的差異讓我有深刻的體會。

8. 書中的奇聞趣事,增添說書的趣味性

記下一些書中提到有趣的故事,可以在說書時分享,讓過程更有趣。

讀後心得


在開始閱讀之後,時不時會與幾個朋友聚再一起分享閱讀的書籍,雖然每次都有寫下書本摘要及心得,但總感覺無法有效的將書中的知識做傳遞。 最初選這本書的原因只是希望自己可以真正的將書本內的知識吸收,並有效的轉換成文字或是言語分享給其他人,但讀完之後給我的啟發已經遠超過當初的期待。 從為什麼要閱讀、如何讀懂一本書、如何抓取書中的重點知識、說書其實是再創作、運用心智圖說書…等等,對我來說都非常的有幫助。

我滿喜歡書中提到的一點『理解的池子有多大,就能讀懂多難的書』。如果連三角函數都不會,怎麼去學微積分,唯有不段的充實自己,才有更多的可能性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