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. 英雄出少年的時代
現在時常可以看到關於『三十歲以下的傑出青年榜』、『矽谷獨角獸創辦人年紀僅二十多歲』之類的新聞,大多在敘述現在的年輕人有多麼的積極,年紀輕輕就創出了一番名號、甚至改變產業,賺進鉅額的資產。而父母為了讓自己的兒女也可以『英雄出少年』,便讓小孩從小學,甚至幼稚園開始就開始補習,目的就是為了不要讓他們輸在起跑點,可以在年紀輕輕就有一番成就。
這個文化不只影響了父母,學校教育也逐漸偏向這種風氣,比方說,如何用智力測驗篩選出菁英人才;為了讓考生可以進入菁英大學而開設的補習班等等,整個社會彷彿充斥著『你必須要在年輕時就成功,這樣才算一個成功者』的氛圍,但同時也扼殺了年輕人的潛能。為了及早成功,這些人相較以前更為疲憊、脆弱、甚至害怕失敗。為了成功,他們不在願意冒險,只想打著安全牌,這樣看似可以交出一些東西,也不會被檢討。或許這在成績、工作上可以帶來成就,但這並不一定是自己想要過的人生。
2. 創造屬於自己的文化
如同之前講的,社會對於年輕就有成就的人給予了極大的肯定,心理學家稱這類的想法為『規範性思維』。『規範性思維』有幾個缺點,首先大部分的人都認為『多數人的選擇』才是正確的選擇,像是『大家都考大學,所以我也要跟著考大學』一樣。第二個壞處在於,會無止盡的『有害比較』,如哪間大學畢業、薪水多少、職業是什麼等。如果自己沒有遵從這規範性思維,就會被社會排擠、被認為是異類。不過也有成功人士,在年輕時默默無聞,經歷了一番歷練後才有所成就, 如漫威(Marvel)教父史丹.李(Stan Lee)40多歲創立自己的漫畫世界、張忠謀 56 歲創立台積電、肯德基爺爺哈倫德 65 歲才創肯德基。
若當下的自己還沒有,或是沒辦法發揮自己的潛能,或許可以看看現今社會對文化的影響,可能不是你不夠好,只是你被現今的社會文化所束縛了。一定得進 google 才算成功嗎?自己開一間餐館或許是更好的選擇。
3. 學會放棄,探索更多可能
成功的秘訣在於堅忍不拔,克服重重困難。在這個社會,放棄是被忽略的選項甚至是被禁止的事情,但堅持不懈卻幾個問題:
-
韌性以及意志是一種有限的資源:也就是自我損耗的概念,當你在堅持一件自己沒那麼相信的事,那到最後只會將你的意志力消磨殆盡而已。這就很像去重訓,最多就只能做100公斤四組,但硬要做到第五組,那結果顯而易見(但這不代表意志力可以像肌肉一樣鍛鍊)。
-
放棄反而有益健康&常能帶來更好的結果:1970 末期 intel 因為日韓進入了記憶體市場而開始跟他們薛價競爭,這是 intel 決定要放棄記憶體市場,將未來賭在微處理器上,以現在看來這是個成功的決定,但當初並不是這麼順利,如果 intel 沒有放棄記憶體市場,現在的微處理器大廠可能就換人了。所以放棄並非失敗,放棄只是為了尋找更適合的方向。
4. 成長的太慢?那就尋找更好的花盆
相信大家都聽過『螃蟹心理』,當一隻螃蟹想要往上爬時,其他螃蟹會將他往下拉。有時自己想要往上爬,便會感到同溫層會將自己往下拉的力量,就如同螃蟹一樣。 不過為了自己可以有更好的發展,必須要找到適合的地方,就像每種植栽都適合不同的栽種方式,必須要找到適合的花盆,才有可能長的美麗。
但不是說毫無計畫的更換,如果想要去國外工作,離職去當外送員似乎助力不大,或許去外商公司上班磨練,會是更好的選擇。所以在選擇花盆時,應該考慮自己的目標是否與花盆契合,轉換後是否可以讓自己更專心、認真、更全心投入,讓整體表現都比現在狀況更好。轉換的過程中也會有阻力,不管是環境或是自己,畢竟改變是痛苦的,為何我不好好待在舒適圈?不過我們應該時刻的問自己『我是不是待在最能讓我發光發熱的花盆內?』這才是最重要的事。
5. 成功沒有期限
在資訊爆發的年代,很多團體或是公司橫空出世,大家所認為的『一夕爆紅』、『一夜至富』的背後,其實是十幾年、甚至二三十年的堅持,才能活得的結果。諸多大器晚成的人都表示,只要找到屬於自己的花盆,就要努力堅持下去。
讀後心得
在這網路發達的時代,社群媒體、新聞上充斥著各種的年輕創業家,短短幾年內把自己的產品打造成獨角獸的故事。讓社會漸漸的覺得『如果沒有年紀輕輕有一番作為,那一定沒辦法成功』。當然這個觀念也深深影響到了我,曾經的我也認爲需要在年輕時有一番作為,不管年薪達到一個門檻,或是當上某間公司的主管,就是一個成功者。這也讓我在追逐著這『自以為的成功』的過程中付出了不小的代價。
這本書説是為大器晚成的人抱不平,但其實我認為他想傳遞的思想是『跳脫社會主流的價值觀,活出自己想要的樣子』。或許每個人都要思考一下,自己有限的人生中,想要成為什麼樣子的人?社會定義的文化並非適用於每個人,也不是一個必須遵守的法則。耐心尋找屬於自己的路,走出自己的人生才是最重要的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