矽谷阿雅 - 追不到夢想就創一個!

Posted by Ian Tsai on Saturday, December 2, 2023

相信身為 PM 的人應該都聽過『矽谷阿雅』,也知道他的經歷非常的漂亮,這人人稱羨的經歷背後,可能是種種挫折堆疊而成的結果,但大家並不知道這些事情罷了。 有些人會覺得這是一本雞湯書,但看的過程卻有些共鳴,這些看似雞湯的背後,都是不為人知的辛酸血淚。

簡單聊聊閱讀過程中產生共鳴的一些部分。

獨立思考 vs 直接解答


我想這可能是歐美與亞洲國家的教育體制的差異?我們從小到大不管是教育、考試都會有一套標準答案,甚至工作後我們認為上司的指令就是我們工作的標準,但歐美似乎更注重你如何思考,如何解決問題,而不是伸手等著答案出現。

這讓我想到曾經當主管的經驗,每當組員來問問題時,一開始的我會給予我認為的解法,當然組員聽過想了想就會回『好我知道了』,變聽話照做。 結果並沒有不理想,但漸漸的我發現,他們看似解決了工作上的問題,但其實只是把一個答案填進去空格裡而已, 這樣其實失去了很多成長的機會,如沒辦法獨立下決定、害怕承擔錯誤等。

於是後來當他們來問我問題時,我都會反問『那你怎麼想呢?你覺得這個問題怎麼解決會比較好?』 其實這樣問並不是要去找麻煩,而是希望大家是真的經過思考,帶著一些想法過來討論,這個想法可以是不完整、可以不正確,但它可以訓練我們的思考解決問題的脈絡, 而不再只是像一個機器人一樣聽話照做。當往後再次遇到問題時,漸漸的自己會建立一套解決流程,而不會像無頭蒼蠅一樣不知所措。 我認為這不只是主管對組員的狀況才適用,而是當我們今天要找任何人,甚至老闆討論事情時,大家都希望你是帶著一點東西來,而不是伸手就要答案。

勇於挑戰,任何失敗都是在練習成功


穩定對於亞洲人、或是台灣人來說非常重要,踏出舒適圈代表著不穩定,可能會失敗, 我們非常的畏懼失敗,害怕失敗就會失去一切、被瞧不起, 與其要經歷失敗的痛苦,不如繼續穩定現在的生活,至少可以在不舒服中尋找小確幸。

其實這沒有什麼對錯,相較於歐美人,亞洲人的確會比較保守,但我認為在可承受的範圍內去探索未知的領域,其實都是給自己創造機會。 也許現在的自己能力已經非常的強,只是待在相同的環境沒辦法發揮,或是其他原因導致不自信、畏懼失敗等種種原因,讓人無法跨出第一步。 就算真的失敗了,在這過程中學習到的任何事物,都會成為我們的經驗,搞不好未來的哪天我們就可以運用這個經驗爬得更高。

以我為例子, 當年決定轉職成 PM 前猶豫了很久,當工程師也幾年了,如果轉職成 PM 那年資就要重算,薪水也要調降,這讓我糾結了很久。 最後我還是決定挑戰看看,現在回去看也覺得這個決定沒有做錯,在 PM 的這條路上,工程師的背景幫助我很多事情,讓我有更多的時間可以鑽研產品相關的技能。 有沒有可能失敗,當然有,失敗頂多回去當工程師。有沒有可能繼續當工程師薪水更高,當然也有,但這可能不是未來我想要的職涯, 等到那天我想通時再轉換的成本可能更高了。(但工程師的薪水是真的香 🤣

我的價值由自己肯定


30 歲成為上市公司的 CEO大學畢業就創造了獨角獸新創公司,如果擁有這種 Title 應該很炫吧? 年輕有為、少年董,這些 Title 都讓人著迷,但真正在年輕時擁有大成功的人並不是多數, 也不是每個人都有辦法複製這些成功,成為 CEO 或是創造獨角獸更不一定是每個人的夢想,那為何我們要按照別人或是社會的期待去活著? 只有我才知道我的價值在哪裡,也只有我知道我未來的夢想是什麼,每個人都不一樣, 我們只需要肯定自身的價值並實現夢想,並不需要被社會的價值所綁架。

讀後心得


阿雅這本書可能很多人會覺得『啊不就是雞湯文』、『看似講了什麼,但好像又沒講什麼』,但我認為可能擁有過類似經歷的人看了這本書會比較有共鳴, 在看的過程中我也在思考,如果我是他我會怎麼做?現在扛兩三百萬的貸款壓力就很大了,更不用說在她那個時代, 可能大部分的人都會想著『如果我失敗了怎麼辦』,但有些事真的是沒有經歷過我們都不會知道結果會是怎樣, 如果結果是『不小心成功了』的話呢?我們會不會慶幸當下有做這個決定? 我認為人生的路上一定會遇到很多迷茫,那些成功創業家的背後,也不知道經歷了多少挫折失敗,才造就了現今的獨角獸或是科技大廠。

想想年幼的我們,對任何事物都充滿好奇心,面對任何事情都認為自己一定可以解決,但隨著年紀的增長,有了知識、有了金錢、有了名聲, 卻失去了年輕時的勇氣、好奇以及無畏,這是多麼可惜的事情。 每個明天對我們來說都是未知的,天天都有機會出現意料之外的事情,與其焦慮、憂鬱、擔心,不如試著擁抱這種未知性, 接受並解決他們,讓每個今天都過得比昨天更好。

結論,我認為是一本好書,書中還有很多有趣的故事,就算不是 PM 也推薦看看!!

bookimg