大人的11堂寫作課 - 複利成長自身的價值

Posted by Ian Tsai on Saturday, July 24, 2021

為什麼要寫作?


寫作可以重複銷售自己的時間

一個人最簡單的商業模式,就是販售時間,比方說:上班就是把自己的時間賣給老闆賺取薪水。 而在這模式中,又可分為三種類型,同一份時間出售一次、重複出售同一份時間、購買他人的時間再出售。 絕大多數的人都是第一種,少部分是第三種。而我們則可以靠自身優化從第一種進化成第二種。

舉個簡單的例子,今天要分享故事,與多人分享的效率一定比只跟一個人講高。 但如果另一群人要聽,又要再講一次,等於要再花一次的時間。 是把演講的內容寫成一篇完整的文章,今天會有人看,明天也會有人看,甚至一年後也會有人看。 但並不需要再花時間做一次演講,這就是將時間重複銷售。

寫的爛才要開始寫

『我覺得我寫的很爛,等進步了我在開始寫』,這是多數人不敢開始寫作的理由。但應該是因為寫的差,所以要從現在開始練習寫。 想想我們在做任何改變或是學習之前,應該都有『我這方面就是比較差,所以要開始練習』的認知,寫作也一樣, 應該是『我覺得我寫不好,所以現在要開始練習寫作』。 所以如何踏出寫作的第一步。就是先認清『自己暫時寫的差』的這個事實。

先寫好一段話

寫作的第一步,並不是寫長篇文章,而是先寫好一段話。比方說從『無限賽局』中學到了什麼事有限思維以及無限思維, 一開始就要寫一篇關於無限思維的文章困難度非常高,但可以先從一段文字開始,試著用幾句話向別人解釋什麼是無限思維。 『原子習慣』一書中提到『最小努力原則』,意思是讓習慣簡單到就算沒意願也會執行,難度越低,執行起來越容易。 比方說,今天看完一部電影,要直接寫出影評太困難,但可以先寫 50~100 字的觀後心得。 持續練習下來會發現,300~400 的文章已經可以輕鬆地寫出來,直到有一天就可以寫出一篇完整的觀後影評。

寫作的核心:輸入、思考、輸出


寫作不外乎就是,想到東西、整理思緒、寫下來。看似簡單的幾個動作,其中卻有不簡單的道理。 例如:

  1. 想寫一篇政治的文章,但一個沒看過新聞的人,怎麼寫得出來呢?『輸入』的重要性。
  2. 平時常常在看新聞,但只是邊看邊跟著罵政府,那能寫出什麼東西呢?『思考』的重要性。
  3. 平時都有看新聞,也有經過獨立思考了,終於拿起筆,但卻不知道要寫什麼,該怎麼辦?『輸出』能力。

接下來接著深入探討如何有效的『輸入』、『思考』、『輸出』。

輸入

要長期且穩定有高品質的輸出,就需要不斷的接收新資訊、新觀點,所以輸入的方法就很重要,可以用以下三種方法來提升我們輸入的能力。

  1. 強度:『沒數量就沒品質』,兩人能力相當的情況下,一年讀五百萬字和一年五十萬字的人,寫作能力就會有極大的差距。
  2. 標準:『8 星 > 6 星』,寧可多花一些時間去查詢評價,也不要直接去看一部沒什麼重點的爛片(不一定是影集)。
  3. 效果:『吸收 > 完成』,完成不是重點,重點是有沒有吸收。比方說同樣是讀書,有的人目標是『讀完』,有的人目標是『將書中的知識運用在工作上』。
思考

必須要將輸入的資訊整理清楚,才有辦法有效的輸出成文字,

  1. 追問:不管遇到什麼問題,都要有追根究底的精神。
  2. 建立連結:試著將學到的知識互相建立關係。例如:從寫好一句話開始 -> 原子習慣中的『最小努力原則』。
  3. 應用:將所學的東西實際應用出來。
輸出

有不斷的輸入、不斷的思考,最後就是如何把素材輸出成一篇文章,作者提供了以下四種方法來練習寫作:

  1. 就是寫:就是不會,才要『刻意練習』。如同開頭講的,可以從一段話開始慢慢練習。
  2. 學寫故事、觀點:故事及觀點可以讓我們思考文章如何呈現給讀者,讀者才會買單。
  3. 建立寫作流程:寫作也是需要流程的,選題、找素材、擬稿、成搞…等,因人而異。
  4. 建立回饋系統:不管做任何事,回饋機制很重要,有回饋才有辦法改進,才能不斷的進步。

五個切入點寫出好文章


主題:對這世界要有點意見

一篇好的文章,主題很重要。作者認為我們應該『對這世界要有點意見』,多發表自己的觀點,用自己的思路去思考每件事。再來主題應該要可以覆蓋多數人群,打到大部分人的痛點,可以參考人生金字塔的五個階層。

題目:抓住眼球

好的題目可以讓讀者一眼看下去,就有『這就是我要找的』感覺。。這裡也可以參考剛剛提到的人生金字塔來擬定題目。 作者認為,好的標題包含三個因素:

  1. 你的寫作主題:讓讀者直接了解這篇文章要講的是什麼。
  2. 給讀者確定性:讓讀者覺得『我就是要找這篇文章』的感覺
  3. 是眼球聚集器:在數個標題內,可以成功吸引到讀者目光的題目。

素材:幫助文章畫龍點睛

自己或是身旁友人的經驗,是最好的素材,因為已經經歷過,並不想網路素材一樣虛幻,說服力也較高。

好的素材不是搜出來,而是搜集出來

結構:好的結構提升完讀率

吸引人的開頭,激發好奇心

讀者一但有了好奇心,就會繼續的往下閱讀文章,所以一個吸引人的開頭,是可以有效提升文章的完讀率。

設計小標題,幫助理解文章

如果長篇文章沒有段落或是小標題,讀者讀起來會覺得很辛苦,適當的設計小標題,不但可以讓讀者先清楚的了解文章的架構,也可以降低閱讀壓力。

好的結尾,讓人主動分享

如果一個結局,可以讓讀者有所共鳴,就可以刺激分享的衝動,讓更多的人看到這篇文章。

成搞:運用加減法,讓文章更完美

先完成,再完美

完美固然很重要,但需要有稿,才能將其完美。 所以想到就寫,開始寫就會開始找素材,不需要想清楚,因為只是在擬稿而已。 再來就是推進思維,哪邊容易寫哪邊,因為寫作是個動態過程,沒有一定得從頭寫到尾。

加法寫作,提高資訊總量

讀者的時間是很寶貴的,如果文章內的訊息量太低,就等於文章沒有價值,那讀這就不會願意買單。 比方說,用到的延伸詞有沒有解釋道、論點的面相夠不夠多、論據的數量夠不夠,這都是可以提供文章價值的部分。

減法寫作,提高價值密度

長篇的文章,應該避免以下幾個地雷,如:無聚焦主題、重複表達的部分、悚言贅字太多,這些都會影響文章的品質。 我認為最重要的一點是『無聚焦主題』的部分,有時自己花一段時間寫了很長的一段字,但發現無法契合主題,這時又很捨不得刪掉。 作者認為,只要不契合主題,就不要留下,因為這樣對文章不會有加分的效果。

聊天也可以練習寫作


聊天如何練習寫作?其實它們也有相似之處,比方說,聊天需要話題,而寫作需要主題;聊天需要吸引對發的興趣,而寫作需要引起讀者的興趣;聊天是在敘述某件事,而寫作是在傳遞某些知識資訊;聊天需要有好的氣氛,寫作則需要有好的閱讀體驗。所以有內容的談話也可以增進寫作能力。

讀後心得


從去年開始架設部落格,陸陸續續寫了一些文章,從一開始一篇幾百個字到讀書心得慢慢的可以超過一千個字,雖然進步不是說很明顯,但也是有小小的成就感。 中間也有去觀看一些關於寫作技巧的文章、部落格,不外乎就是書中提到的這幾點,但這本書又講得更加透徹,讓我的寫作從混亂變得比較有些計畫。 整體而言這本書對於寫作新手來說會是不錯的工具書,對於熟悉寫做的人幫著或許就沒那麼的顯著了。